1949年8月,益阳县城解放,当年9月,湖南省人民政府益阳专员行政公署训令,益阳县立龙洲师范学校与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合并,校址设省立五师原址,10月1日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南省立益阳师范学校。湖南省教育厅任命林伯森为益师首任校长,1953年9月,校名奉命更改为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。从1956年开始,学校按照《师范学校规程》办学,长期稳定在12个中师班,2个小学教师轮训班,并设函授部,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,学校按确定的规模进行配套建设。当时,校区面积有250亩,建筑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,校具教具齐全,图书仪器充足,师资队伍强,教学质量高。是湖南省建设得较好的中等师范学校之一。1966年6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学校停止招生并遭到严重破坏。1970年,学校被撤销,校园被占,校具教具失散,图书仪器瓜分,教职员工调走,益师附小也随同消失。1973年奉命恢复益阳师范学校,更名为湖南省益阳地区师范学校,在原益阳县羊舞岭公社七里桥大队黄洲子山(今益阳市赫山区赫山镇东风岭)重建校舍。校园面积74亩,按16个班规模配套建设,1975年开始招生。1978年4月,中共益阳地委决定恢复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名称,1980年,学校贯彻执行《中等师范学校规程》,从此,益师围绕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。1982年下学期改制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,学制三年。1984年3月召开的湖南省中师“三定”(定规模、定改建项目、定投资额)会议,根据益师条件,确定学校规模为24个班,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和全面规划,1987年底,湖南省中师“三定”会议下达的扩建任务基本完成。新建校舍分教学、体育运动、教工生活、学生生活、校办工厂等五个区域。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。